赵银是贺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曾任平桂区水口镇龙坪村的*支部书记。自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以来,他始终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作为自己 的奋斗目标。为解决深度贫困乡镇山区贫困群众整体增收问题,他敢为人先,勇于尝试,进而探索出了一条让山地资源变财源的生态产业脱贫新路——把“八角树”变成“摇钱树”。
勤学好问 善于总结
龙坪村是平桂区水口镇 的瑶族村,村民分散居住在深山中,生产生活发展极为不易,被自治区认定为深度贫困村。如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呢?显然,发展产业是脱贫增收最有力的措施。年,赵银参加水口镇人大组织开展的代表小组活动赴藤县古龙镇考察八角产业情况,看到八角经低改嫁接后,不仅树矮、个头大、易采摘,而且产量增加了3倍,他心里就暗自谋划起龙坪村村民产业脱贫的蓝图。
为什么古龙镇种植的八角经济效益这么好?而拥有相同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龙坪村村民种植的八角却像一块鸡肋,发展得不温不火。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赵银,他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地冥思苦想后,意识到是龙坪村八角种植技术和八角品种不行。为使八角树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他决定拜师学艺。年春节刚过,赵银便独自前往藤县古龙镇找到八角种植专家莫艺,虚心学习八角种植和嫁接技术。
敢于人先 示范引领
为了让村民能对原有八角树进行嫁接改造,或是新种上改良过的品种,赵银挨家挨户地去宣传动员村民。然而,不管是在八角树上的嫁接改造,还是新种八角嫁接苗,村里的人均没尝试过。村民种的老八角树,虽说挂果率低,且树高10多米难以采摘,但多数村民仍然担心改种新品八角会功亏一篑。于是,赵银便组织村民亲自到藤县古龙镇去实地参观,以此激发村民改良兴趣。但很多村民始终是担心顾虑,仍处于观望状态。鉴于此,赵银决定做 个吃螃蟹的人,毫不犹豫地拿自家的老八角树来做实验,一次就砍掉了自家老八角树棵嫁接新品种。功夫不负有心人,嫁接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尝到甜头的赵银,马上趁热打铁,充分发挥其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号召村里的平桂区人大代表邓小英、水口镇人大代表赵有红、邓金朝等人,也对自己的老八角树进行换冠嫁接,或新种植6-20亩新品种八角。在他们的倡议和带动下,不少种植八角的村民纷纷效仿,对原有八角树进行嫁接或种植新品种八角。
跟踪指导 扩大效应
为全面掌握八角种植技术,解决农户种植八角技术短缺问题,赵银每季度都会去古龙镇向莫艺专家学习,结合气候变化和八角的生长特点,全面掌握新品八角及低改八角等种植管理技术,再回到自家实验田进行实验。实践出真知,实验成功后,他便自发在龙坪村里开起了“人大代表讲堂”,以自身案例为父老乡亲打开八角产业发展困局的“新钥匙”。至今,他已免费在龙坪村开展“人大代表八角知识讲堂”3场次人次。龙坪村的低改八角及新品八角也从的多亩发展到了如今的多亩。他所在的贫困村龙坪村也于年被上级科协部门定为八角嫁接低产改造示范基地。
为助力年平桂区整区脱贫摘帽,赵银积极响应平桂区委号召和平桂区人大发出的“人大代表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倡议,充分发挥其八角嫁接改造技术的“土专家”作用,经常深入各乡镇山区村指导八角种植及林间管理等,助推平桂区八角产业发展。据悉,赵银还将其“人大代表八角知识讲堂”开到大平、公会及沙田等周边乡镇,先后举办4场次多人次。近两年来,他先后为山区贫困群众联系采购新品种八角苗3批次00多株。辐射带动平桂区新增八角种植面积0多亩,达产后产量可增余万斤。按照目前生八角和干八角每斤收购分别为5.5元、20元计算,每亩八角产值约2.5万元,产值预增万元,届时八角树将真正成为平桂区边远山区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