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八角茴香 > 八角茴香用法用量 > 正文 > 正文

以非遗之名领略长清美食的万千滋味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2/11 11:31:04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中国人的四季是围绕“食”做文章的。因此古人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吃食与赏味,原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生活哲学。

  我们历经寒暑,走南闯北,只为探寻人世间的万种食材,开掘食材里的万般滋味。从辣酸苦甜到咸臭鲜香,每一个人类已经探明或尚待考证的味道,都能在中国人的味蕾上找到鲜活的样本。

  山东物产丰富,食材种类齐全,烹饪手法多样,菜品体系完备,口味鲜咸适中,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道成功入选市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名吃——马山羊肉胚子。其制作技艺始于清代末期,盛行于民国年间。

  羊肉胚子是熟羊肉经多次加工而成的熟食制品,它以羊肉包羊肉,成品呈胚状而得名。因其外观似人的肚皮,又称“羊肉罗汉肚”。

  羊肉胚子用料考究,制作过程复杂繁琐,工艺要求非常高,成品色泽鲜亮、肉嫩可口。在秋冬低温季节,是老少咸宜的养生保健上品。

  马山李记羊肉胚子原产于长清区马山镇关王庙村。马山镇地处南部山区,以砂石山为主,这里土壤肥沃,森林绿化率、植被覆盖度高。当地居民多有养羊的传统,产于此地的羊肉,蛋白质含量较多,脂肪含量较少,维生素B1、B2、B6以及铁、锌、硒的含量颇为丰富。用这种羊肉做出的羊肉胚子香而无膻、肥而不腻、肉嫩爽口。

  清光绪年间,“羊肉胚子”第一代创始人张成,年轻时迫于生计,离乡闯荡京城。凭借一手好厨艺,在一家饭庄做了厨师。他为人热情,性格耿直,结识了不少朋友,其中一位姓高的同行与他私交甚笃。

  有一年,京城突发天花疫情,高姓朋友一家不幸被感染。张成不顾个人安危,四处求医,在其精心照料下,高姓一家病愈。为报答救命之恩,高家人将羊肉胚子制作秘方赠予张成。后张成又根据自己的经验,多次研制,数次改进,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羊肉胚子制作技艺。

  清宣统年间,张成携家人回归故里,在当时较为繁华的肥城县城(今肥城市老城镇)租赁门房,开了一家羊肉胚子铺。

  抗日战争爆发后,店铺因战乱倒闭,张成无奈回乡,后因病去世。第二代传承人张希岭,跟随父亲制作经营羊肉胚子多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迁回老家郭家庄,继续开店制作经营羊肉胚子,直至去世。

  第三代传承人张英奎,在其父亲去世后,继承父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张英奎将父亲留下的店铺进行原址翻建,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受自然灾害和政策的影响,生意萧条而停业。

  第四代传承人李新文与第三代传承人张英奎系翁婿关系,年得其岳姨丈的亲授,完全掌握了羊肉胚子制作技艺的精髓,在关王庙村开了家羊肉胚子铺,因其姓李,当地人称之为“李记羊肉胚子”。

  李记羊肉胚子采用百年传统秘方,陈年老汤煮制,精心加工制作而成。精选山区斗波羊、波尔山羊等天然绿色羊肉,八角、小茴香、花椒、香叶等30余种道地原料熬制料汤,历经选羊、宰羊、分解羊胴体、剔肉、割肉、腌制、下锅煮肉等多道工序制成。

  其成品口味独特、色泽鲜亮、香而不膻,又兼有补血温经、温补脾胃、益气补虚等保健功效,是当地人走亲访友、保健养生的首选美味。

(邢黎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ajiaohuixianga.com/yfyl/24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八角茴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冀ICP备2021025465号-2